喜看稻菽千重浪

河南新乡:以更优检察履职助推“中原农谷”建设

今年5月,原阳县检察院办案检察官来到“中原农谷”建设核心区,对被占耕地复耕情况开展“回头看”。


(资料图片)

开车穿行于河南省新乡市的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中,映入眼帘的是纵横成网的道路、水渠,连绵不断的各种林木,以及一望无际、迎风摇曳的玉米、水稻等作物,仿佛一片闪着丰收光芒的海洋。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22年,河南省印发《“中原农谷”建设方案》,成立神农种业实验室,聚焦国家种业、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实施创新驱动、优势再造战略,打造要素共享、协调创新、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中原农谷”,打造千亿级种业和粮食产业集群。为以更优检察履职服务助推农业强省建设,河南省新乡市检察机关积极寻找检察职能同“中原农谷”建设的结合点,努力打造检察服务农业发展的新乡品牌。

依法履职保护耕地资源

“中原农谷”核心区域所在的原阳县,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产粮区,“原阳大米”品牌更是驰名海内外。

2022年9月,原阳县检察院检察官发现“中原农谷”建设核心区内的基本农田被违法占用种植草皮,导致耕地耕作层减少、土壤肥力减弱。该院检察长随即带队现场勘查案涉土地,并邀请自然资源部门专业人员协助查询取证。随后,该院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坚决打击辖区内非法种植草皮等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违法行为,切实保护耕地资源。

在检察机关持续督促下,相关行政部门立即开展整改活动。日前,办案检察官再次来到现场,看到257亩耕地已按照高标准农田标准修复完毕,并全部复耕复种。

积极参与生态综合治理

在服务“中原农谷”建设中,新乡市检察机关没有将目光局限在“农”上,而是积极参与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中,以检察履职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风景如画的延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是新乡人民心中的一颗生态宝石。然而,新乡市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公园北侧的部分林地在短期内明显减少,于是将线索移交给延津县检察院。检察机关调查后发现,当地承包商张某在取得林木采伐许可后,超范围采伐致使林地减少。职能部门怠于履行林业监督管理职责,导致出现林木滥伐现象,森林资源遭受破坏。

2022年11月,延津县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并就该案召开听证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听证会后,该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收到检察建议后,职能部门立即开展整改,向张某下达责令补种林木通知书,完成不少于1200棵林木补种义务,恢复森林植被。数月后,检察官再次来到现场“回头看”时,涉案近30亩林地已经补种完毕。

向大数据技术借智借力

“这个模型就像数学公式,只要是涉及‘中原农谷’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督案件,一输入模型,就能自动给出办案的‘解题思路’。”原阳县检察院检察官葛二磊正在介绍该院研发的“中原农谷”环资保护法律监督模型。

“中原农谷”环资保护法律监督模型是新乡数字检察工作的重要成果。该模型以“中原农谷”建设区内破坏耕地、侵占林地、污染水资源、盗采河砂等案件类型为重点,以卫星遥感影像技术为依托,辅以无人机航拍画面、行政机关政务数据及互联网信息,通过不同时段同一地点卫星图片比对、数据碰撞,既丰富了案件线索来源,又提高了调查效率,还可以及时固定证据。

2022年11月,该模型在卫星遥感日常巡查时发现,沿河部分乡镇的黄河河道及滩涂存在非法采砂现象。检察官通过数据、图像分析比对,并与行政机关执法办案信息进行碰撞,查明非法采砂量近5000立方米,于是迅速向相关行政机关送达检察建议,督促其对非法采砂行为进行整治。目前,非法采砂处已经回填平整,5000立方米的黄河河道及滩涂全部恢复原状,8人因涉嫌非法采矿罪被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该模型投入使用以来,原阳县检察院实现了与当地行政机关的数据共享,推动建立了治理黄河非法采砂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目前已办理相关案件30件。“检察机关通过大数据监督模型,打破了信息壁垒、创新了工作方式,有效破解了河湖生态保护中线索发现难、长效治理难的问题,形成了协作共赢、长效常治的生态保护工作模式。”原阳黄河河务局水政监察大队大队长王战利说。

2022年4月,辉县市检察院发现辖区内存在应征未征耕地占用税现象,于是会同相关行政部门进行数据碰撞,利用数字检察平台开展类案筛查,发掘出一批案件线索。在检察机关同行政部门共同努力下,截至2022年年底共追缴耕地占用税款393笔,涉及3086万余元,实现国有财产和耕地安全“双保护”。

“向数字检察要业务工作的‘加速度’,在新乡两级检察机关已经成为常态。”新乡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聂涛告诉记者。

[版面编辑:刘钊颖 见习编辑:高梅] [责任编辑:杨景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