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眼下高淳区水稻陆续进入开镰收割期。站在田间地头,不少种植大户盘点秋粮收成:虽然今夏天气捣乱,但因为种植全程有了科技赋能,秋粮仍然实现了稳产增收。

走进高淳东坝街道和睦涧村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的一片稻田,500多亩“南粳46”有机水稻长势喜人,本月底将迎来收割。

乍看之下,这片稻田与普通有机稻田没什么不同,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田间地头遍布各类环境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在离稻田不远处的和睦涧稻米文化和数字乡村服务中心,一块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大屏上正跳动着稻田里的各种数据。

“这是我们的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能通过田间应用远程信息化的墒情、虫情、苗情等各类传感器,对稻田生产环境进行智能感知,数据实时传输到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细到地块的具体农事信息。”和睦涧村党总支书记、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统田介绍。

“今年持续高温干旱期间,智慧农业平台可帮了大忙!”魏统田说,这个平台集合了田间物联网、地理信息技术、卫星遥感测绘等“黑科技”,除了科学精准指导防治病虫害、施肥外,还通过田里的传感器监测稻田水分情况,超过相应的数值,就会发出提醒,工作人员看到后,通过手机小程序就可打开水泵给稻田精准灌溉,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看到,超过一定时间,平台就会自动开机灌溉。

记者了解到,除了智慧数字农业平台,这片稻田还是全省首个有机水稻固碳减排项目试验地,科研人员正构建有机水稻固碳减排关键技术体系,开展有机水稻碳足迹核查技术研究及碳标签使用研究,用科技赋能水稻低碳可持续生产。

看着眼前即将收割的金黄稻田,魏统田满脸笑意地说,虽然今年经历了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但是有了科技助力,最大限度减轻了高温干旱带来的影响,预计每亩有机水稻产量能达到700多斤,与往年相比虽略有下降,但仍属高产年份。

距离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几公里外的东坝街道青山村君伟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300多亩稻田犹如铺了一地金子,串串稻穗颗粒饱满,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

合作社理事长汪君伟介绍,这300多亩种植的是绿色水稻,采用水稻机插覆膜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田间病虫害发生,还能控制“草害”,并节约30%左右灌溉水。“今年持续高温干旱期间,这片稻田保水效果明显,所以长势一直不错。”汪君伟说,再有几天这片稻田就能收割,预计亩产量在1100斤—1200斤。尽管今年天气不给力,但亩产基本达到预期,再加上市场价格较好,也算实现了稳产增收。

据了解,高淳今年秋粮总面积13.85万亩,水稻种植12.52万亩。今年受前期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水稻生育期普遍推迟,再加上10月3日以来连续阴雨天气,影响了成熟水稻田块收割进度。截至10月24日,当地已收割水稻6.88万亩,占总面积的54.99%。此外,受低温湿冷天气影响,“南粳46”等成熟期较晚的水稻品种灌浆速度变慢,预计水稻收获完成时间比往年推迟3-5天。(刘全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