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铁柳镇长冲村,村组干部和群众一起在打扫村边道路及周边卫生死角。走进旁边一户农家小院中,院落宽敞干净,物品摆放有序,厨厕干净清爽。“自从美丽乡村行动开展起来,环境越来越好,大家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了。”长冲村村民李帮友说。

农村人居环境,关乎农民生活质量,是乡村振兴发展的衡量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响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6月21日,凉山州委、州政府出台《凉山州“美丽乡村”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以集中攻坚态势彻底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尚,塑造民族地区乡村新风貌。

两个多月来,全州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95%以上的场镇、道路白色垃圾基本清理完毕,不文明的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整治,健康文明新生活正成为新风尚。


(相关资料图)

抓重点 集中攻坚整治环境卫生

近年来,凉山农村地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和完善。然而,一些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并没有随之更新。崭新的院落里,灰尘满地、杂物乱放的场景并不罕见。

《工作方案》提出,通过聚焦“集中攻坚整治环境卫生、梯次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深化移风易俗建设和美乡村”三个重点,建立健全“清洁清扫、宣传教育、示范带动、整改巩固”四大长效工作机制,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助力农业强州战略和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推动集中攻坚,凉山州对全州304个乡镇(街道)、2377个村(社区)开展全覆盖自查和整改,鼓励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同时每月开展州、县、乡三级“美丽乡村”行动专项评比,将专项评比结果纳入州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梯次补齐短板,凉山州开展了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大排查,围绕垃圾处理体系、污水处理体系、农村厕所革命等,建立农村基础设施补短项目清单,统筹多方面资金推动整改提升。

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凉山州举办移风易俗文艺巡演和移风易俗短视频大赛,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码上举报”二维码和举报电话,做到农村户户上墙,确保群众知晓率达到100%。

8月3日,普格县特兹乡召开人居环境整治专题会,辖区所有半专业打火队、巡山护林员都领到一项新任务:即日起到明年1月,要成为人居环境整治参战员、宣传员、监督员、巡逻员。

布拖县结合县域情况,持续依托国家能源集团帮扶资金和乡村振兴资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厕所、建厨房;开展万人大扫除行动和“小手牵大手”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

找问题 常态化开展暗访督导

“美丽乡村”行动启动以来,凉山州组建“三农”重点工作暗访督导组,赴各县(市)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暗访督导。通过日通报、周曝光、月拉练等方式,推进美丽乡村行动落地落实。

从6月开始,凉山从州委农办、州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抽调人员组建了8个暗访组,围绕美丽乡村行动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项目现场开展暗察暗访,找准问题。

同时,该州每周召开的视频调度会议上,将暗访组找出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典型问题进行曝光,要求相关责任人员作深刻检讨。

此外,该州还每月选取美丽乡村行动重点工作总体进度滞后的2至3个县(市),由州委或州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召开现场会,带领各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一起解剖“麻雀”,找出问题症结,拿出解决办法。

“第八督导组一行4人,在昭觉县暗访督导期间,共走进10个乡镇、18个村组,发现多个美丽乡村行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大会通报后,督促整改的问题达90%,剩余问题正持续整改中。”第八督导组组长尹洪俊说。

“通过在曝光会上检讨,倒逼他们把工作做实。”第二暗访督导组组长吕杰表示,暗访组对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提醒、通报、曝光等形式将问题反馈给地方单位和有关个人,并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督促整改落实,适时开展回访。

看变化 同心建设美丽乡村

在一次周曝光会上,冕宁县泽远镇东方村村民支铁(化名)家的脏乱差情况出现在画面上。暗访组了解到,支铁家有两个女儿在外务工,家里也饲养畜禽,经济属于村里中等水平。但他还是保持着以往的生活习惯,对黢黑的地面、低矮的吊顶、杂乱的畜棚并不在意。

美丽乡村事关农民生活质量,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为重要。泽远镇和东方村的基层干部一方面为支铁做思想动员,另一方面也协调资金和人员,帮他家做初步翻新整理。

如今,支铁家的低矮吊顶已被拆除,黢黑的地面换成了崭新的地板砖,院里杂乱的木质畜棚也变成了两间宽大的畜圈。崭新整洁的环境触动了支铁,他开始盘算着自己翻新院子的围栏,“用小栅栏重新围一围,既可以种点菜,也更整洁美观。”

6月30日,昭觉县则普乡人居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同样被曝光。从这一天起,则普乡成立党员先锋队,在乡党委书记阿生优吉的带领下进村入户,开展全面自查,边查边督边改边宣传。短短一个月后,则普乡的一个个村庄都焕然一新。

目前,全州已投入2023年度各级财政衔接资金4.6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设备补短项目143个。从安宁河沿岸到二半山区,在凉山大地上,正逐步凝聚起“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源源动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