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3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800亿元左右,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二;2021—2022年,全省共有35家企业、11个项目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无锡市、苏州工业园区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对外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在8月16日举行的“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文化强省建设专场发布会上,江苏文化强省建设亮出十年“答卷”。十年来,江苏大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持续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新跃升,文化创新创造成为新优势,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新提升。

深化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动能强劲

“我们不能只做企业的‘包租婆’,更要成为文化产业的孵化器。”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的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内共有300多家企业、约6000名员工,2021年纳税超过4亿元,但如今正迎来新一轮的自我升级。产业园副总经理赵莉萍告诉记者,多年来园区以租金为主要收入来源,但这一模式“过于单一”,园区深化改革,积极向文化企业培育等方向转型,正一步步变成文化企业的孵化摇篮。

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是江苏文化产业勇于改革创新的缩影。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作为经济文化强省,江苏近年来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组建成立省文投集团、省电影集团等,推动江苏有线、幸福蓝海A股上市,推进江苏有线参与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持续打造江苏版博会、江苏印博会、苏州创博会、南京融交会等会展平台,“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创成5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前列。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省电影局局长梁勇在会上表示,2020年全省新闻出版业增加值495.94亿元、营业收入1191.80亿元、资产总额2260.53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32.02%、39.19%和106.85%;全省版权产业增加值8861亿元,占全省GDP的8.63%,较2012年增长130.64%,吴江丝绸产业被评为全国第三个世界知识产权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2021年,全省共有影院1140家、银幕7225块,电影票房收入全国第二,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落地江苏。

多措并举,文化创新成为新优势

近期气温居高不下,常州中华恐龙园内依然热度不减。作为我省文旅行业“无中生有”的典范,20年来,环球恐龙城由一座恐龙园拓展成中华恐龙园、东方盐湖城、侏罗纪水世界、迪诺水镇商街、恐龙城大剧场等一大批文旅项目组成的占地面积4800余亩的“恐龙王国”。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受疫情影响,景区传统业务一度亏损,但随着全省文旅业的逐步复苏,以及2022年常州龙城嗨购券发放等政府的扶持帮助,目前景区已重拾上升之势。7月1日,恐龙园第22届恐龙狂欢节开幕,丰富多彩的夜游项目引来游客点赞。

“近年来,全省文旅系统在深化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上展开探索实践,不少工作有影响、有亮点、有特色。”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常胜梅在发布会上介绍,我省统筹当下促复苏与长远增后劲,多措并举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近年来不断有针对性出台助企纾困政策举措。针对疫情对文旅企业带来的持续冲击,靠前发力、务实给力,出台“6+18+12+8+16”叠加政策。近三年累计调剂安排纾困资金2.76亿元,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推出首家文旅特色支行和“乡旅E贷”信贷产品,帮助企业渡难关、强信心。同时持续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在全国率先开展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创成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2个,涌现出“夜之金陵”“姑苏八点半”等品牌,南京、苏州等 6地获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创新举办史上最长文旅消费推广第一季、第二季,年底前推进第三季,省市联动举办乡村旅游节、非遗购物节等活动。江苏文旅消费占到全国总额的近10%。

为增强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我省建成集智慧服务、智慧监管和智慧分析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大力发展数字艺术、数字文娱、数字创意等新业态,推动文旅场所拓展沉浸式互动性新场景。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指导意见,推出13家示范性智慧旅游景区。近三年,安排省级文旅产业专项资金扶持近百个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项目。

传承弘扬,江苏文化标识更闪亮

江苏文化底蕴浓厚,人文、地理资源丰富,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如何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利用好文化资源,将江苏的文化标识擦得更加闪亮,全省上下都在努力为之。

梁勇介绍,近年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我省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江苏地域文化研究传播,努力培育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江南文化等品牌。制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1+1+6+11”规划体系,出台全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地方性法规、成立全国首支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发行全国首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债券、创办全国首只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举办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等重大活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上线运营;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推进方案,举办长江文化节,建设长江文化研究基地,推动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走在前列。苏州“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南京“世界文学之都”、扬州淮安“世界美食之都”等成为彰显江苏特色文化魅力的重要标识。

“前不久我市推出‘运河十二景’,评选活动吸引了各层各界36万多人次踊跃投票、5万多名热心网友献计献策,为打造扬州文旅融合新名片、弘扬大运河文化新载体增添动力。”扬州市副市长刘流介绍,扬州151公里河道、10个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大运河沿线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扬州始终致力于运河文化的活态化传承,加快推进运河三湾风景区核心展示园、大运河非遗文化园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一年来,网络预约持续火爆,参观人数突破百万,让各地远道而来的游客充分领略中国古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梁勇表示,迈进新征程,江苏努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未来,江苏将促进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成扬子江创意城市群、大运河特色文化产业带和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着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统筹推进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力推动江苏文化走出去,不断提升江苏文化国际影响力。(孙炜杰)

推荐内容